close
故事可以平淡,角色可以取材於身邊,敘述可以清淡,但是如果不能激起觀者的感動,一切都是白搭。

這是我看完「最遙遠的距離」,唯一的感受。

當然不是唯一,不過其他的感受也都以此為出發點。

每個角色在一開始,都有很濃烈的亮相;錄音師哭倒在路邊;心理醫生跟援交妹大玩角色扮演;陷在三角戀情淪為第三者的女生悲情的苦等批腿男…..

但,當主角在螢幕上哭到鼻涕牽絲,身為觀眾的我,心理只有一個感覺;他還要哭多久?

演員使盡吃奶的力、猛想傷心往事,拼了命的演,觀眾卻一點也接收不到。

還有什麼比這更尷尬的?

我是買了票,被要求要在第一週進戲院觀賞,協助「衝票房」的那種觀眾,你說是人情,我也不否認,但我的確是花了錢買票的,所以,我想應該有資格發表一下我,身為觀眾,的感受吧!

開演後十五分鐘,我就在想,導演應該是身兼編劇,等看到超過一半,我更確定導演編劇一定還身兼製片,才會如此耽溺外加一廂情願卻沒有人能提出一點警告。

先就角色批判;飾演心理醫師的賈孝國,印象中應該是藝術學院畢業的。他那一口低沈的嗓音,曾經是他表演的利器;但在這部電影當中,卻成了超級致命傷。

過於咬文嚼字的表演,加上那附嗓子,真的一度讓我以為他是大陸演員,但是卻與其他角色格格不入,真的「很有距離」。而原本應該很有得發揮的,開場沒多久的那場看診的戲,女演員(叫何妤文嗎?)表現的可圈可點,但整大段台詞十分僵硬,完全不口語,你根本不會相信那是活人會說的話。演員努力的照劇本逐字演出,觀眾眼睛卻只能盯著字幕,深恐一個閃失就錯過什麼…..(事後證明,完全什麼也不會錯過。)

演錄音師的那個演員倒表現很OK,幾場哭戲應該都是導演強烈要求,演的也很努力。但是在觀眾接收不到的情況下,哭了也是白哭。

女主角桂綸美真的讓我失望了。不過,原本期望也不是太高,她的表演雖然不錯,但已逐漸陷入一種「可預期」之中。劇本上並沒有給予這個角色太大的表演空間,反倒都是些囉唆的、細碎的、無聊的、可有可無的情節,一再地重複堆砌,目的也許只想為她大老遠去追尋聲音找到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。

難得一場好玩的戲,就是她坐在貨車後座,與一群原住民即興唱歌的戲。桂綸美不負重望的「ㄍㄧㄥ」,但最令我抓狂的是,整個劇組沒有人去管管她那一頭頭髮嗎?每隔三十秒就要去撥一次被風吹亂的留海,這件事真是超級干擾我,也讓這個角色顯得非常不進入狀況,演員都不進入狀況,觀眾又怎麼能感同身受呢?但她也不能不去撥留海,不然臉部的表情就會被遮住……真奇怪,不能讓她在那一場綁著頭巾或戴頂帽子嗎?一定要這麼彆扭的來演嗎?

劇本其實非常的薄弱,一個失戀的錄音師,一個剛離婚的心理醫師,一個當人家第三者的OL。但三個人的內心世界幾乎都沒有具體的碰觸到,觀眾只看到錄音師不時的痛哭流涕、心理醫師處處以角色扮演的性愛來獲得抒解、OL跟隨著錄音帶的腳步四處奔波….

我可以瞭解,編劇/導演企圖以不落俗套的方式來呈現「失去」與「寂寞」的情懷,而刻意不去深究情變本身的腥羶與八卦,畢竟這樣的情傷在我們身邊處處可見,況且不見得一定要可歌可泣才會傷人。

但是,你可以略過情傷的細節,但不能不說「感覺」;或是,不能不傳達「感覺」。錄音師與心理醫師在房間裡交心的那場戲,也是觀眾第一次有機會搞清楚他到底發生什麼事。故事很平凡:在一起五年的情侶,某一天,女方提出分手,男方至今無法接受。但是角色的對白空洞到….根本讓人無從去感受起。

我憑印象寫下幾句:

沒有她,我的生活就像沒有了重心,我們還有好多事還沒去做,我們還沒一起出過國,我們還沒一起去錄「福爾摩沙之音」……..

但貫穿整部電影的,所謂「福爾摩沙之音」到底在他們之間代表了些什麼,有什麼意義?完全沒提。

不是斷章取義,而是他整段台詞也就表現了這些,而且演員一開口就哭,講的椎心椎肺的,情緒一開始就被用完了,我實在不知道還感受些什麼…..更何況他翻來覆去就是這幾句。

桂綸美後來在追尋之路失了線索,拿著錄音機找路邊的老人幫忙聽,希望能有所端倪。

Q:你找這個聲音要做什麼?
A:要感覺啊
Q:那你想要感覺什麼呢?
A:就感覺看看啊!
Q:這樣做,又有什麼意義呢嗎?
A:……………

老人的台詞根本就是設計好的問答題,導演藉老人之口,大白話的告訴觀眾:「我跟你說,女主角現在心理的徬徨就是這樣。」

試問,你認識幾個老人會這樣講話?更正,你認識幾個人會這樣講話?

回到開頭,故事可以平凡,敘事可以清淡,但是,如果不能貼近人心,有何來感動之有呢?

舉一個我認為成功的例子:陳玉勳的「黑狗來了」,每一個角色出現,都會給觀眾一個驚喜:對對對,我老家巷口就是有一個這款的….

心理醫師在片尾穿上留在路邊的潛水衣,在陸地上乾泳著.....實在太過刻意!況且,游個三十秒就夠了,導演足足讓他游超過兩分鐘,我簡直如坐針氈。

這齣戲裡沒有驚喜!完全沒有!甚至我不知道我在等待什麼,除了散場。

附註:

你可以說我惡毒,但請別扯上支不支持國片這種論調,這跟「愛台灣」一樣,幾乎已經成了罵人的話了。

我是一個買票的觀眾,這是一齣用了輔導金,也就是我的納稅錢拍的電影,我當然有權力批評,聽不聽在你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risty1966 的頭像
    kristy1966

    克莉絲蒂的亂寫一氣

    kristy19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